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广东潮州 ,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汉魏两晋南北朝以迄隋,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分四个时期来叙述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日本后记》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记事中,记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亲自煎茶供奉的事。永忠在宝龟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国的,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内、近江、丹波、播磨各国种植茶树,每年都要上贡。《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说,在当时的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也设有官营的茶园,种植茶树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当时是如何饮茶的?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现,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处处薰)。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别是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断。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荣西得禅宗临济宗黄龙派单传心印,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石上苑"的茶园。他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荣西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所茶的味道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之外的茶称"非茶"。

荣西回国的第二年,日本第一个幕府政--镰仓幕府成立。掌握最高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源氏。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移到镰仓。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将朝醉酒,荣西之献茶一,并另献一本誉茶德之《吃茶养生》。《吃茶养生》分上下两卷,用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人之妙也"。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见闻叙了当的末茶点法。由于此世,日本的茶文化不断普及大,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靡了僧界、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茶园不断充,名地不断增加。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两大系,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禅宗系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统则有西大寺的睿尊、极寺的忍性。茶活以寺院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明禅,自宋国,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台子"后入大德寺,梦窗疏石国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开点茶礼之先河。此后,台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镰仓时代末期,上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品茶区分茶的地的斗茶会后来成室町茶的主流。

 

(二) 室町

室町(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具有游性的斗茶潮。特是在室町代前期,豪"斗茶"成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与宋代文人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大交、炫耀从中国物、大吃大喝的聚会。到了室町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品种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台、檀香、蜡器、刀、等。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代的斗茶更富有游性,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性的的特点决定的。,模仿宋朝人茶,是一件雅之事。当然,在室町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室町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向高展,为东代的院茶准了条件。

公元1396年,38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持。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边兴建了金寺。以此中心,展开了"北山文化"。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秀、今川氏、伊势满主持完成了武家礼法的古典著述《三大双》,一武家礼法是后来日本茶道礼法的基,而阿弥、世阿弥父子草了能。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足利居京都的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以此中心,展开了山文化。山文化是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代初步形成的。在第八代将足利政建造的山殿建筑群中,除代表性的银阁寺外,有一个著名的同仁。同仁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半。个四半塌塌米的面,成后来日本茶室的准面。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日本把种建筑设计称作"院式建筑",把在这样"院式建筑"行的茶文化活称作"院茶"院茶是在院式建筑里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客人点茶的茶会。没有品茶比的内容,也没有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明扼要,一室町斗茶的乱、拜物的气。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院茶"代基本确定下来。院式建筑的生使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成了日本式的跪坐茶礼。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山文化中心的室町院茶文化里,起主作用的是足利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下,当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点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作的序,移的路线出茶室的步数都有格的定,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就已形成了。能阿弥不愧是室町代的一位划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政三代,一斗茶会的奢靡嘈造了"""台子"的新茶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政的茶道老,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村田珠光成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

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参加"云脚茶会"生,云脚茶会使用粗茶、伴随酒宴活,是日本民茶活的肇始。云脚茶会自由、开放、松、愉快,受到迎,在室町代后期,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安位寺经觉大僧正首席客人。淋汗茶会是云脚茶会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后来成珠光的高徒。淋汗茶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格,种古朴的村建筑格,成后来日本茶室的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岁时进了属于土宗的奈良称名寺做了沙弥,由于怠慢了寺役,被赶出了称名寺。之后,他来到京都,19岁时进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称一休庵),大德寺是著名的临济禅宗的寺院。珠光跟一体宗(1394-1481年)参禅,得一休的印可。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珠光通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娱乐形式提高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茶与族茶的合,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了基、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武野绍鸥(1502-1555年)承先启后。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绍鸥从界町来到京都,从当第一的古典学者、和歌界最高威、朝臣三条西隆学和歌道。同从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三人皆珠光)茶道。他将日本的歌道理中表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入茶道,珠光的茶道行了充和完善,日本茶道的一步民族化、正化作出了巨大献。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室町代末期,茶道在日本得了异常迅速的展。

 

(三) 安土、桃山

室町幕府解体,武士集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代,群雄中最一派为织田信-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群雄争,社会乱,却来了市民文化的达,融艺术娱乐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瞩目。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的心灵,使他得以忘却战场的厮,抛开生死的烦恼,所以,静下心来点一碗茶成了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

千利休(1522-1592年)少便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陈为师习书院茶,后北向道拜武野绍鸥为师草庵茶。天正二年(1574年)作了田信的茶道侍从,后来又成了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他在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基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并使茶道脱了物因素的束原到了淡泊常的本来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大的茶道艺术家,他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无可比的。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起点,日本文化入了中国文化的独立反消化期,茶文化也不例外。镰仓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了茶的名地。寺院茶礼确立。

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期,日本学发扬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

 

三、江户时

田信、丰臣秀吉开一全国的事,到了其承者德川家康那里于大功告成。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新,持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后,其第二子少庵继续利休的茶道。少庵之子千宗旦承其父,生不仕,心茶道。宗旦去世后,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了他的茶室不庵,开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了他退隐时代的茶室今日庵,开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开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称三千家,四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梁与中枢。

除了三千家之外,承利休茶道的有利休的七个大弟子。他:蒲生化川三部、芝山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部,被称"利休七哲"。其中的古田(1544-1615)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将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格的茶法。古田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杰出的是小掘(1579-1647)。小掘州是一位多才多的茶人,他一生设计建筑了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称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代表--桂离

片桐石州(1605-1673年)接替小掘州作了江幕府第四代将的茶道范,他武士茶道作了具体的定。石州流派的茶道在当十分流行,后者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松平不昧(1751-1818年)、井伊直弼(1815-1860年)。

千利休去世后,由他的子和弟子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年来形成了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州流派、薮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部流派、庸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武野绍鸥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也正是中国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之。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公"煎茶道始祖"是中国去日僧元隆琦(1592-1673),他把中国当流行的泡茶艺传入日本。经过"煎茶道中之祖"碳翁柴山元昭(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脚。后又田中翁、小川可两人使得煎茶确立茶道的地位。

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日本的代是指1868年明治新以来。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盛极一之后,于明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定的展期。上个世八十年代以来,中日的茶文化交流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日本茶道的多流派均到中国行交流,日本里千家流派茶道家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到中国访问,第100访问中国,江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了千宗室。千宗室以文《<>与日本茶道的史意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表演。日本当代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布目潮沧泽行洋不仅对茶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到中国地考察。2001年4月,日本中国茶会会雷,秘书长藤井真子等一行到安徽农业大学中茶文化研究所行茶文化交流。

与此同,国科学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彬藩、浙江大学教授童启、台湾中茶文化学会会范增平、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浙江湖州的丹、安徽农业大学中茶文化研究所顾问恒、安徽农业大学副校春等纷纷前往日本访问交流。北京大学的滕博士在日本专习茶道并博士学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一

 

 

程序及礼

 

日本茶道是必遵照规则行喝茶活,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矩与步行事。而茶道的精神,就是含在些看起来繁的喝茶程序之中。

准的日本茶道的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茶、后炭、薄茶、退出、接。有以下基本内容:

:客人到来后需要先更衣,脱下外套。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区,有身穿朴素和服止文雅的茶礼貌地迎上前来,短地解及介庭园的园。开宗明的一番,就能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静心:然后在茶室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然后,把一个干的手,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上,稍静下心后,便入茶室。了使茶客在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

入座:每次茶道,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格子外跪迎客。入茶室后,不分尊卑,但一位茶室的必然是来中的一位首席(正客),其他客人随后入室。来入室后,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而坐,而正客坐于主人上手(即左)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行,茶室多起名"某某庵"的雅号,有广和小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广;小于"四叠半"的称。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日本的茶室小巧雅致,凑,以便于心交。茶室分间﹑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室内置壁龛﹑ 地炉和各式木窗,右"水屋",供放煮水﹑沏品茶的器具和清用具。床挂名人字画,其旁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物,四季而有不同,但必和季节时令相配。

茶点: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一下甜点心,大概是避免空肚喝茶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苦,所以先品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

煮茶:接待,由专门的茶按照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都要经过专门训练。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香点燃。茶道有繁程,茶叶要碾得精,茶具要擦得干,主人的作要范,既要有舞蹈般奏感和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献茶:敬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

品茶:茶将茶献给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而后三茶碗,品,慢,奉雅。待正客茶后,余下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时可每人一口流品,也可各人一碗。茶道品茶"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流品一碗茶,单饮客每人独一碗茶。茶完,按照习惯和礼,客人要各种茶具鉴赏美。品鉴饮茶的陶器也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开始后又分初茶、茶食、中立、茶、后炭、薄茶等程序。

交流:主人随后可从里侧门内退出,煮茶,或客人自由交。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不允许谈论、政治等世俗话题的,更不能用来生意,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

:最后,客人离开需向主人跪拜告,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日本茶道的“四由千利休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

 

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的和睦;

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

清”:就是纯洁、清静,表在茶室茶具的清、人心的清;

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表情庄重,凝神静气。

 

茶:提前好茶,茶要、淡适宜;

碳:提前放好炭,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

舒适:茶室保持冬暖夏凉,茶水的温度要与季相适;

插花:要新,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

:遵守时间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到达;

雨具:好雨具,不下雨也要准雨具;

用心:刻把客人放在心上,要照好所有的客,包括客人的客人。

 

规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道德理的因素。茶道将精神修养融于生活情趣之中,通茶会的形式,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境中,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朴、自然大方、身自好的完美意和品格;,它也使人慎的茶道礼法中养成循蹈矩和真的、无条件的履行社会职责,服从社会公德的习惯

日本茶人在行茶会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词语出自江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一会集》。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行茶事,也不能再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尽深情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受主人的每一个小的匠心,以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一期一会"的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的体。佛教的无常督促人一分一秒,待一一事。当茶事,主客均极,彼此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生共。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和生命的充感。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合无法体到的一种感

茶事的种繁多,古代有"",即按三顿饭时间早茶)、午茶、晚茶;"茶事七事"之,即:早晨的茶事、拂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除此之外有开封茶的茶事、惜的茶事、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花的茶事、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比如某人新婚、迁之喜、辰、或者得到了一件珍茶具而庆贺等等。

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身份者,像千利休之于丰臣秀吉。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决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忙碌的准茶会了,客人会来道,因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太容易致客人疲,太短又可能无法会到茶会的真。茶会有淡茶会(简单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初座"和"后座"两部分。好茶会,主人要奔西跑的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会之前要把茶室、茶庭打的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初座"。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因整个茶会中要添。

茶会通常有纪录纪录的内容包括与会众、壁、茶具、菜、点心等情况,有时还加入与会众的谈话摘要和纪录者的评论纪录""。古代有很多著名茶会的会下来,成为现代珍料,如《松屋会》、《天王寺屋会》、《今井宗久茶道记书拔》、《宗湛日》等被称四大会

由于寺院禅宗的影响,人常常分注意禅和佛教的系。其禅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更深。世界本来也是有一个极真理的,如果人能完全理解个真理,那么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寿有限,我的一生不足以完全悟所有的道,个矛盾是人所有哲学的根源问题。佛讲轮回,基督末日判,阴阳家讲长生登仙,克思。儒家的解决法是薪尽火,也就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规则,后人通遵循规则,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起点,去悟人生,从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后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准?些准如何不成为对人的束?孔子也,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与禅合,人必先遵循一些矩,修自己的本,遏制欲望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遏制,当人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矩就不存在了。人只有通不断地拂拭内心,才能最埃无可染之。所以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么"直心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规则来磨人心,当些定不再令茶者厌烦,当茶人信手而就符合茶道礼法,才算会了茶的真,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复而熟的礼法是了使人超然物外,如苦的茶正如人生,出心裁的插花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式来向人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悟一,其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茶者用生命的一段光来悟。

 

 

茶及道具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气温高的季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用于炉与用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用于炉与用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用水的水器皿,有盖。

建水:水的水器皿。

 

茶罐

: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茶所用的器皿。

茶碗: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成的茶碗。

茶筅: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刷状所制成。

 

茶室

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用来准及清洗茶道具。

 

 

茶道流派

 

庵流、怡溪派、上田宗个流、有流、里千家流、江戸千家流、州流、大口派、表千家流、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堺流、三流、清水派、新石州流、石州流、宗旦流、宗徧流、宗和流、信流、奈良流、南坊流、野村派、速水流、普流、久田流、藤林流、不白流、不昧流、古市流、川三流、堀内流、松尾流、三谷流、武者小路千家流、利休流、薮内流

 

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之后,千家流派便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千宗旦期才再度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千家中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分裂成三大流派,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代日本茶道由数十个流派成,各派都推了自己流派的家元。其中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利修祖先的三千家。以下日本茶道几个有代表性的流派:

 

表千家

千家流派之一,始祖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堂茶室就是。“不的意思是异,也含有超越人智慧的大自然之大及不可思的莫名的感之意。

表千家为贵阶级,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格。所谓闲寂茶,就是指在朴、静寂的境中享受品茶的枯淡之趣。千利休的茶道思想认为,品茶不是简单视觉等感官的享受,而是在品茶的程中,用全身心去体并探求美的情和境地,也正是表千家的底所在。表千家认为,端出美味的茶,主尽,达成心灵的默契是茶道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思想。

表千家使用的茶筅是煤竹,在喝茶前将茶碗逆时针转动,喝完后顺时针转回,女性茶人使用的手帕的朱色,茶风为老成持重、固守传统

 

里千家

千家流派之一,始祖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庵的内,所以不庵被称表千家,而今日庵里千家。

里千家徒众多,据统计,占日本茶道人口的半数以上。里千家奉行千利休的认为茶道的根本是用身体去感大自然的四季,将茶室的陈设客人的款待方式作茶生活的基本文化。里千家的特征是崇尚极性,在此“极性指的是在点新茶的流派相比更为热心。

里千家使用的茶筅是白竹,在喝茶前将茶碗顺时针转动,喝完后逆时针转回,女性茶人使用的手色基本上是素色或略带图案的粉色,茶风为自由清新,使人感易接受新事物。里千家点茶也独具一格,在点薄茶(正式点茶前的一道茶即前茶),打出丰富的泡沫,能全面覆盖茶的表面。

 

武者小路千家

千家流派之一,始祖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堂茶室号称官休庵”,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武者小路千家使用的茶筅是黑竹。

 

除了“三千家”流派之外,今日本茶道存在着其他一些小的流派:

薮内流派,始祖薮内仲,当年薮内仲曾和千利休一道事于武野绍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礼和,擅院茶和小茶室茶。

州流派,始祖小堀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煎茶道

 

流派

小川流、花月庵流(旧:清)、皇煎茶礼式、松清社、黄檗掬泉流、黄檗本流、黄檗松流、黄檗幽茗流、茶流、小笠原流、仙流(家元?泉涌寺)习轩流、薫流、松月流、松花月流、二条流、日本礼道小笠原流、阿部流、光流、一茶庵流、美流、瑞芽庵流、静流、黄檗弘流、三癸亭茶流

 

茶礼

《茶五之煮”云:“夫珍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碗数,但一人,而已其隽永人。一次煎茶少三碗,多不五碗。客人五位,行三碗茶,客人七位,行五碗茶,缺两碗,以最先舀出的隽永”来。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大碗,所缺一碗以隽永”。若八人以上两炉,三炉同煮,再以人数多少来确定酌分碗数。

  

茶境

《茶九之略”章有“若松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则饮茶活可在松石上,泉边涧侧,甚至山洞中。十之章又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之事、之出、之略目而存,于是《茶》之始终备焉。室内茶,在四壁挂写有《茶》内容的挂后世画条幅的先河。

温《三月三日花宴》序云:三月三日,上已禊之日,以茶酌而代焉。乃花砌,爰阴,清逐人,日色留。卧借青,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蕊拂衣而不散。……”莺飞花拂,清风丽日,境清幽。

起《与莒茶宴》云:竹下忘言紫茶,全羽客醉流霞。尘习洗尽兴难尽,一蝉声片影斜。翠竹曳,影横斜,境清雅。

唐代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在林石上、泉溪畔、竹之下清静、幽雅的自然境中。如果在道观庙宇、院会书斋四壁常挂条幅。

 

修道

《茶一之源”茶之物,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德之人,若渴凝疼目、四肢、百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利于精行,使人身健体。《茶四之器”,其炉的设计用了儒家的《易》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炉上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茶》不仅阐发茶的养生功用,而且已将茶提升到精神文化次,旨在培养德、正令、务远、守中。

僧皎然,年长陆羽,与成忘年交。皎然精于茶道,作茶二十多首。其《茶歌崔石使君》有:饮涤昏寐,情思朗爽天地;清我神,忽如雨洒轻尘;便得道,何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首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羽。他认为饮茶不昏、清神、更是修道的径,三便可得道全真。

 

煎茶道茶

 

煎茶道茶

器、水、取火、候茶五大环节

1.器:《茶"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含灰承)、筥、炭、火[上竹下]、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合、、水方、漉水囊、瓢、竹[上竹下]簋揭、碗、熟、盂、畚、札、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

2.水:《茶"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者。井,取汲多者。"羽晚年撰《水品》(《泉品》)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煎茶水》,中引刘件刍评判天下之水等,判天下之水二十等。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3.取火:《茶"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薪。其炭曾燔炙所及,及膏木、器不用之。"温庭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辨"条"[氵开]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日: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炭之有焰者,当使无妄沸,庶可养茶。"

4.:《茶"五之煮"云:"其沸,如目,微有声一沸,缘边如涌泉二沸,波鼓浪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是煎茶的关

5.茶: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撰于八世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茶条"楚人陆鸿渐为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煎茶道茶用具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用于十一月至四月(茶道称之‘火’的季)

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气温高的季(茶道称之‘的季)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用于炉与用于炉的柄杓,切口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用于炉与用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用水的水器皿,有盖。

建水:水的水器皿,与水指相似但无盖。

茶罐

:薄茶用的茶罐,上下窄形似

茶入: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茶所用的器皿。

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制成的茶碗。

茶筅: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刷状所制成。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财富广场3号楼21楼2111室

公 司:贵州悟智能和室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0851-85979761

传 真:0851-85979791

邮 箱:service@s-washitsu.com

网 址:www.s-washitsu.com

扫一扫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Powered by CmsEasy_贵州悟智能和室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003878号-2